迎著競爭、低毛利率而去
黑芝麻,從1988年就開發(fā)出南方黑芝麻糊產品,至今在糊類市場份額超過60%,2015年上半年營業(yè)收入7.12億元,其中糊類銷售收入3.58億元,毛利率42.69%,公司的凈利潤4025.53萬元,同比增長了23.81%。但這個市場,仍被韋清文稱為“小河”。
“飲料業(yè)務,從2013年開始,被認為是黑芝戰(zhàn)略發(fā)展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在黑芝麻的百億計劃當中,我們希望飲料能為百億計劃貢獻三分之一的容量。”黑芝麻飲品事業(yè)部副總經理陳剛表示,這回,他們準備以植物蛋白新品黑黑乳為切入,進入“大海”。
在黑芝麻看來,這意味著進入牛奶界別的競爭,這個行業(yè)與黑芝麻領域的競爭已不是同一個級別,陳剛直言,未來的競爭對手將是伊利、特侖蘇、六個核桃這類產品,已經可以預期競爭激烈。
早在2013年,黑芝麻已經在飲料領域試水,曾經推出黑芝麻乳等產品,2015年上半年,這部分的業(yè)務銷售收入9471.19萬元,毛利率低于糊類產品,只有33.18%,無論是毛利率還是純利均低于原有的糊類產品,但黑芝麻仍對這個充滿競爭的飲料領域充滿期待。韋清文對此評價,“不能算成功,也不叫失敗,但通過這2~3年的總經,我們找到了做飲料的模式。”
這或許是因為,有競爭總比沒有競爭好,“因為黑芝麻糊無論做得多好,即使占據了所有市場份額,仍是一個非常小的品類,沒有辦法支撐上市公司業(yè)績長期增長的需求。”一位熟悉黑芝麻的人士向本報記者分析,“從行業(yè)升級的角度,奶粉到牛奶,從十億元做到數千億,沖調核桃粉到即飲核桃露從幾億元到百億元,王老吉顆粒到王老吉飲料也從百萬做到了百億,這是一個趨勢。”
介入競爭激烈的行業(yè)中,對公司未來的業(yè)績將產生壓力。對韋清文來說,對競爭激烈程度已經早有準備,“我們的新品最重要的是尋求市場的空間和差異性,生意,沒有投入就沒有產出,對于公司而言,盈利能力更加重要,如果毛利率很高,但營業(yè)額小、份額小,經營下來,企業(yè)不盈利也是不行的。”
藍海還在嗎
看中植物蛋白飲料領域的,并不只有黑芝麻。今年以來,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兩大碳酸飲料巨頭都在布局,前者在今年4月披露計劃以4億美元收購廈門粗糧王飲品,后者則在8月在中國市場推出首款乳飲“桂格高纖燕麥乳飲料”。
與此同時,植物蛋白領域也培養(yǎng)出一批國產飲料品牌,比如承德露露,2014年營收達31.6億元,六個核桃的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業(yè)績已經突破了百億元規(guī)模。
與之相對,曾經備受青睞的茶飲料也在走下坡路。尼爾森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茶飲料(不含奶)的銷售量及銷售額均呈現(xiàn)衰退,傳統(tǒng)茶飲料正面臨消費者的轉型。而娃哈哈在2014年實現(xiàn)的營收720億元,距離目標1023億元還相差甚遠。從整體大環(huán)境看,第二季度,中國飲料銷售增長也相對放緩,同比下降了2.8%。
不過在中國食品產業(yè)評論員朱丹蓬看來,目前植物蛋白飲料已經進入成熟期,現(xiàn)階段介入可能有點晚。“植物蛋白飲料在最近5年已經得到長時間的市場、品類培育,到了比較成熟的階段,在2012年、2013年的增長超過20%,但從銀鷺的下滑也可以看到從增長期到成熟期,明年可能會進入品牌淘汰期,現(xiàn)在介入可能有點晚,即使做得好,成本也會很高。”
朱丹蓬認為,近十年來,黑芝麻從品牌到產品、渠道、消費者互動都沒有很突出的進步,產品老化,所以現(xiàn)在做植物蛋白飲料,對黑芝麻而言挑戰(zhàn)很大。
但韋清文認為已經做好準備,投入20億元到30億元做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