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10%大米鎘超標”的新聞讓人們空前關注起鎘。說到鎘,大家對它的印象大概都停留在工業(yè)用途上,例如電鍍、生產顏料以及用于制造塑膠穩(wěn)定劑及顏料、鎳鎘電池和電子產品等。它通常通過廢水排入溝渠河流,再通過灌溉污染農作物,水稻是典型的“受害作物”。因此,隨著環(huán)境的污染,食物中的鎘是不容忽視的。
稻米、小麥等易從泥土中攝取鎘
鎘是天然存在于地殼表面的金屬元素,稻米和小麥等農作物極易從泥土中攝取到鎘。另外,農作物在被污染的土壤、空氣、水等環(huán)境中生長,加之農民施用含鎘的化肥,因此人們在食用食物時很容易攝取到鎘。吸煙的普羅大眾也會從吐出煙霧中吸取到鎘。
《世界衛(wèi)生組織聯合食物添加劑專家委員會》確定,人們攝取鎘的主要來源是下列七大食物類別:稻米、小麥、根莖類蔬菜、塊莖類蔬菜、葉菜類蔬菜、其他蔬菜及軟件類動物。平均而言,人們從這七類食物攝取的鎘分量約占總鎘攝入量(即每公斤體重2.8微克至4.2微克)的65%。
經飲食導致鎘中毒可能性極小
目前研究顯示,急性鎘中毒可能會損害腸胃道,影響肝臟、心臟和腎臟功能,但從飲食中攝取鎘而導致急性中毒的情況不大可能發(fā)生。從飲食中攝取鎘的主要問題是慢性鎘中毒,會導致腎臟損害、肺部損害、骨骼損害等,尤其會損害腎臟,引致出現蛋白尿、糖尿、氨基酸尿等病癥。
《世界衛(wèi)生組》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認為,有足夠證據證明因工作關系而攝取到鎘和鎘化合物的人員,會令其患癌。但經飲食攝取到鎘中毒和患癌的可能性不大。《國際糧農組織》及《世界衛(wèi)生組織專家委員會》制定的暫定每月耐受攝入量為25微克/公斤體重,也就是說只要平均鎘攝入量長期不超過標準,如偶爾超標也不會影響健康。
兩步走減少鎘攝入
管理方面,政府應加強包括鎘在內的食物中重金屬的監(jiān)測和監(jiān)管,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對農產品及食品中的鎘含量也進行了嚴格的規(guī)定,基于膳食結構差異,如大米中的鎘限量嚴于國際標準;農業(yè)及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嚴格依據規(guī)范加強關鍵環(huán)節(jié)控制。
消費者方面,消費者應選擇正規(guī)經營單位購買食品,同時保持均衡飲食,有節(jié)制地進食鎘含量可能偏高的食品,如貝類、腎臟和肝臟。烹煮食物前,用清水浸透和徹底洗凈蔬菜,特別是葉菜。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準備食物前必須徹底清潔廚具和洗手,避免食物受到污染,減少吸煙,也可有效減少鎘的攝入。